当前位置:i~政策 > 正文

上海做好金融开放“试验田”

编辑: 夕歌 来源:滨海时报 2018-07-03 14:25:58

导读:近日,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召开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工作推进会,出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形成开发开放新优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出六大方面合计25条扩大金融业开放的举措。

◎支持外资银行扩大业务范围

◎支持设立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

◎支持管理规模靠前、投资理念先进、投资经验丰富的跨国资管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外资资管区域总部

◎支持开展实质性业务的外资机构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融资租赁公司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部署,推动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重大举措落地,近日,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召开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工作推进会,出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形成开发开放新优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出六大方面合计25条扩大金融业开放的举措。《意见》的出台旨在将上海自贸区打造成为扩大金融开放的新高地,继续保持上海自贸区金融业对外开放度的全国领先地位。

25条举措干货满满

记者了解到,《意见》分6大部分、25条举措,涵盖了吸引外资金融机构集聚、便利外资金融机构落户、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科创中心建设、集聚发展高层次金融人才、构建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金融法治环境六个方面,体现了上海自贸区在扩大金融开放中的“试验田”作用,为上海自贸区主动承接国家金融服务业开放重大举措落地、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自贸区建设联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意见》指出,上海自贸区将实施吸引外资金融机构集聚的新政策,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方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其中包括支持外资银行扩大业务范围;支持设立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支持管理规模靠前、投资理念先进、投资经验丰富的跨国资管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外资资管区域总部;支持开展实质性业务的外资机构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等内容。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自贸区将建立便利外资金融机构落户的新机制。最大限度缩减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推进金融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建立专业服务于上海自贸区外资金融机构的专业团队,对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提供全程服务支持。同时建立与各国驻沪机构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机制,依托上海自贸区海外办事处,构建全球招商服务网络。

高层次金融人才集聚是扩大金融开发的必要条件。为此,自贸区将提高外籍人才通行和居留便利,为上海自贸区企业聘雇的外籍人才提供人才口岸签证申请便利。建设具有国际标准,深度契合金融人才需求的文化设施,同时完善“金才”系列服务工程,为金融人才在健康管理、子女就学、居住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务。进一步深化人才跨境金融服务,未来,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可通过上海自贸区金融机构开立FTF账户,提高境内企业向境外员工发放薪酬便利度,外籍人才境内合法收入可视同境外资金投资创业。

金融已成自贸区重要窗口

从第一家外资银行、外资保险的设立开始,浦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在中国金融开放史上的“第一”。目前,浦东集聚了全国近半数的外资法人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包括全球管理规模排名前十的资产管理公司中的8家(另有18家机构排名前五十,有23家机构排名前一百),是全国金融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2017年,浦东新区金融增加值达到2700亿元,占全市的半壁江山,占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8%,是新区第一大产业。截至今年4月份,浦东共有银证保持牌金融机构1011家(其中:银行类267家,证券类461家,保险类283家),第三方支付机构20家,地方监管机构(小贷、担保)31家。新兴金融机构6878家,其中融资租赁1850家,私募投资机构5028家。此外,浦东的金融专业服务机构数量也已经达到2179家。各类金融机构总数超过1万家。

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借助于政策等优势,多项金融业对外开放试点项目落户:全国首家CEPA项下的合资全牌照券商——申港证券、全国首家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江泰再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全国首家合资信用保险销售公司——太平洋裕利安怡保险销售公司。现在,上海自贸区已经成为全国金融开放程度最高、外资金融机构最密集的地区,外资银行、合资公募基金、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一,最有能力、也最具备条件承接金融服务业全面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自贸区从设立伊始就肩负着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使命,四年多来在金融开放创新和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未来,自贸区要加快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率先形成金融开放新优势;要更好发挥金融中心核心功能,打造金融服务业集聚的新高地;要形成改革创新的合力,全面落实金融开放新举措。综合《浦东时报》、上观新闻

■ 延伸阅读

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拉开序幕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正当时

日前,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在上海拉开序幕。经过10年的发展,陆家嘴论坛已成为上海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增进金融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更见证和推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向前迈进。本届论坛以“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主题。

建设更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跨境人民币使用、沪港通、债券通、原油期货市场建设,为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积累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虽然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但对比其他一流国际金融中心指标体系,仍存在明显短板。下一步,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支持上海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先行先试。

如何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市有关负责同志提出,将在长三角地区深化金融合作,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推动上海期货交易所与浙江自贸试验区合作建设油品交割基地,加强期现对接;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服务基地建设,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咨询平台;支持长三角地区发债主体来上海发行债券;推进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开发利用。

加强金融治理体系建设

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增长与金融治理体系建设,是陆家嘴论坛上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在国际金融治理舞台上,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了大量的工作,改进了治理。但与此同时,也遗留了很多未能完成的改革。

“我们还有很多未尽事项。一是有些政策机制存在争议,二是有些想要出台的政策和机制与经济复苏有一定冲突。”与会专家表示,要抓住有利时机解决这些问题,增强治理能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为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为进一步改善全球金融治理,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兴经济体要练好‘内功’,以降低金融脆弱性。”与会专家说。据《经济日报》

短评

向国际标准看齐

提高自身“含金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竞争力。纵观历史,大国的崛起无不以金融兴盛为标志。一个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几乎是世界经济强国的“标配”。

上海是全球金融机构最集中、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回顾上海发展金融业及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历程,可以发现,取得一系列成果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其强大的“金融基因”,而是对实体经济发展要求的不断回应。

从第一只股票诞生、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问世、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张,到沪港通和债券通开通、原油期货上市,这些金融创新举措,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近年来,上海开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金融改革创新,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金融要素市场交易量位居世界前列,也都得益于相应实体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这是金融业发展的一条铁律: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也只有履行这一职责,才能实现金融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发展战略目标。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现实,也对有效的资本融通平台、健全的金融要素市场、高品质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金融如何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展开?金融中心意味着庞大的体量和规模,但无论如何,金融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现实的根基上。要做好“实”的文章,要有踏踏实实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并同时宣布中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会在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推进。只有对标国际标准、国际水平,补齐短板,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水平,才能提高国际金融中心自身建设的“含金量”。

据《经济日报》

上海招商网
上海招商网
上海招商网